在一工业园区里,一场令人作呕的变废为宝戏码正在上演。央视315记者暗访发现,西锡纸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,工人们正从蛇皮袋中翻找出沾染经血的卫生巾、泛黄的纸尿裤,这些本应被无害化处理的医疗废弃物,在经过简单分拣后,摇身一变成为合格产品。
涉事企业的生产流程堪称工业奇迹:从正规生产厂家低价收购的二级品废料,在没有一点消毒措施的车间里被手工拆解。工人戴着普通劳保手套,将完整的卫生巾从垃圾中挑出,直接重新包装。
据测算,一吨翻新卫生巾能以7000-8000元价格卖出,利润率高达400%。而无法利用的边角料,则被破碎成木浆和吸水树脂,以3000元/吨的价格转卖,最终制成成人纸尿裤等产品。
这种公然违反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》的行为,却在当地畅通无阻。企业负责人刘某通过签订原料破碎协议构建防火墙,并与正规生产厂家员工勾结获取未处理废料。更讽刺的是,涉事企业营业执照营业范围为纸制品加工,却从未生产过一张合格纸张。
当消费者在电子商务平台搜索灭菌内裤时,商丘虞城县的多家企业正上演着荒诞剧。标称纯棉抑菌率99%的一次性内裤,实则在蚊蝇乱飞的车间里徒手制作。工人直接用手将涤纶布料裁剪成内裤,喷洒强力速干去污剂掩盖污渍,却不敢直接触碰这种刺激性液体。
为应对监管检查,企业伪造检测报告、拍摄虚假灭菌视频。某电商直播展示的紫外线灭菌车间,实际是临时搭建的摄影棚。更恶劣的是,年产量超千万条的企业,灭菌设备成了摆设,灭菌标签全靠印刷机完成。
这些三无产品通过微商、小超市等渠道流向市场,每包售价15-30元。而本应守护安全的监管部门,却在抽查中多次漏检。商丘市监局2024年抽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一次性卫生用品合格率为89%,但此次涉事企业竟从未被列入抽查名单。
正规公司制作一条合格卫生巾需0.8-1.2元成本,而翻新货成本仅0.2元。在价格战的畸形竞争中,部分企业选择劣币驱逐良币。中国造纸协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4年卫生用品行业平均利润率仅7.3%,但涉事企业利润率高达300%。
当工业垃圾堂而皇之地贴上合格品标签,当灭菌谎言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产品包装上,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对卫生用品的信任,更是对社会文明底线的坚守。
曝光,不应只是一场舆论风暴,而应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起点。唯有让制度长出牙齿,让监管带电运行,让企业敬畏生命,才能让隐秘的角落重见阳光,让我们消费者在每一次使用卫生用品时,都可以感觉到应有的尊严与安全。